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共二十大 的世界意义】
作者 :姚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副所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 ,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提出的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中国方案。
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更彰显大国大党的责任担当 。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天下大同、协和万邦 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憧憬 ,也 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 的文化渊源。”中华文明历来重视人 的精神生活 ,既追求丰衣足食,又追求人格尊严 ,讲仁爱、重民本 、守诚信、崇正义 、尚和合 、求大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 是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的宇宙观,“世界大同 、天下一家” 的天下观,“亲仁善邻 、协和万邦”的国际观,“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文明观,“以义为先、义利并举”的义利观 ,秉持立己达人 、兼善天下的价值取向,追寻 的是和衷共济 、和合共生的高远理想,构建 的 是物质生活充实、道德境界高尚、社会公平正义 的大同世界 。
党 的十八大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 是在这样 的时空背景下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重大倡议。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的讲话中 ,强调各国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年1月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 ,倡导各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对话协商 、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 、绿色低碳 ,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 、共同繁荣 、开放包容 、清洁美丽 的世界 。
党的十九大以来 ,面对国际形势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不断提出一系列重要新理念新倡议,深刻阐述积极应对全球性挑战 的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 ,不断丰富完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思想体系,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时代背景 、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现途径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刻阐述 ,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体现了中国致力于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的崇高目标 ,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 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 ,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长治久安、持续繁荣指明了方向 、绘制了蓝图。
二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间正道 ,为人类前途命运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指引 。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 、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 。一方面 ,和平 、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 。另一方面 ,恃强凌弱、巧取豪夺 、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 、发展赤字、安全赤字 、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
2021年和2022年 ,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国际形势出现的新变化新挑战新问题,从解决和平与发展两大核心问题出发,先后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呼吁打造全球发展共同体和人类安全共同体,并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一 是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 ,把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置于全球宏观政策的突出位置,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加强宏观政策协调,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促进全球平衡、协调 、包容发展 ,共同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 。全球发展倡议一经提出,就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响应 ,100多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在内 的多个国际组织表达了积极支持态度 ,60多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中国秉持新发展理念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 ,积极开展减贫、缓债、防灾减灾等国际发展合作 ,为各国分享中国机遇创造有利条件 ,为促进世界经济企稳复苏和实现共同发展注入中国力量 。
二 是提出全球安全倡议 ,强调安全是发展 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倡导坚持共同、综合 、合作、可持续 的安全观 ,坚持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分歧和争端 ,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 。全球安全倡议明确回答了“世界需要什么样 的安全理念 、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这一重要时代课题。
国际社会共同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 , 是破解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 、安全赤字和治理赤字 的治本之策 , 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战略支撑。
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
一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 是非曲直决定自己 的立场和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中国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 ,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 ,反对搞双重标准 。中国奉行防御性 的国防政策,中国 的发展 是世界和平力量 的增长 ,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 ,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二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 、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 的汇合点 。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 ,推动构建和平共处 、总体稳定 、均衡发展 的大国关系格局。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 。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中国共产党愿在独立自主 、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原则基础上加强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交流合作,积极推进人大 、政协、军队、地方、民间等各方面对外交往。
三 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推进双边 、区域和多边合作 ,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 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反对保护主义,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中国愿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 ,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 ,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 。
四 、在变局中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
2022年以来 ,世界进入新 的动荡变革期 ,全球性挑战更加凸显 。集团对抗加剧,大国合作意愿与基础全面松动 ,全球共识阙如 ,国际多边机构日益沦为清谈馆 、角斗场,机制改革遥遥无期 ,全球治理失能 、失治现象进一步突出。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 ,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 的方向发展。中国积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 的国际体系 、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反对一切形式 的单边主义,反对搞针对特定国家的阵营化和排他性小圈子。
中国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以中国自身的发展为不确定 的世界注入确定性。推动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更好发挥作用 ,扩大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机制影响力 ,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 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
中国坚持积极参与全球安全规则制定 ,加强国际安全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国已建立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制定中长期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战略,推进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编制实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至2022年7月,中国已与38个发展中国家签署43份气候变化合作文件,与老挝、柬埔寨、塞舌尔合作建设低碳示范区 ,与30多个发展中国家开展4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
在抗疫合作方面 ,中国支持非洲国家抗疫 ,截至2022年10月已向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22亿剂疫苗。
在国际维和方面 ,中国近30年来共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近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 , 是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也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中坚力量 。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道并行而不相悖 。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 ,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将始终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20日 16版)
坚持司法为民 维护公平正义******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司法为民、青年工作 、协商治理、科技自立自强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
【孙晓勇 :坚持司法为民 维护公平正义】
国家法官学院院长孙晓勇认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 的二十大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 的战略部署 ,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始终把实现好 、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司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推动中国特色司法为民之路越走越宽广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高需求。具体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 是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 。新时代新征程,要牢记江山就 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发扬人民司法优良传统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 的多样化的司法需求,以司法之力切实保障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二 是践行为民宗旨,保障人民权益 。新时代新征程 ,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要更加自觉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树牢群众观点 ,贯彻群众路线 ,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在司法为民 、公正司法的具体实践中保障人民权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 是发扬司法民主 ,接受人民监督。我们要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 ,想人民之所想 ,行人民之所嘱,就必须认真倾听群众呼声 ,把接受人民监督作为坚持司法为民 的题中应有之义。四 是加强队伍建设 ,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
【刘海飞: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海飞认为青年 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 、最有生气 的力量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 、综合素质 , 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 的重要体现 ,也 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做好青年一代 的培养,就赢得了国家和民族 的未来 。做好党 的青年工作,要引领凝聚青年,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 的新时代好青年 。新时代 的中国青年 ,更加自信自强、富于思辨精神,更加充满生气 、勇于创新创造 ,同时面临各种社会思潮 的现实影响,不可避免会在理想和现实、主义和问题、利己和利他 、小我和大我 、民族和世界等方面遇到思想困惑,更加需要深入细致 的教育和引导 。做好党 的青年工作,要组织动员青年,团结教育广大青年在不懈奋斗中创造出彩人生。我们党历来重视组织动员广大青年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 。我们要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勇做新时代 的弄潮儿,胸怀“国之大者” ,担当使命任务 ,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 、建功立业,争当伟大理想 的追梦人 ,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 ,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做好党的青年工作 ,要联系服务青年,始终关注关心关爱青年 的健康成长。助力青年成长成才, 是青年工作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信任青年 、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 、积极引导青年,为广大青年成长成才 、创新创造、建功立业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摘编自《经济日报》
【高璐茜 :协商治理需要进一步向基层延伸】
高璐茜认为协商治理 是聚焦基层一线问题,推动社会治理真正延伸到基层治理的做法。党 的十八大以来,协商治理这一来源于基层治理 的实践经验正在不断完善和逐步提升并日益走向成熟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影响协商治理在基层治理中 的进一步延伸。在今后的工作部署和思路上应着力向基层聚焦,把工作的重心向广大基层倾斜;在工作安排上加大基层 的比重,把协商治理工作 的触角深入到社区、乡村的工作和生活中 ,不断总结推广经验,以协商治理持续推进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协商 的核心 , 是要广泛征求意见后共同协商制定政策 ,而不是单方面拍板决定,优先通过对话以及沟通商量,转变原来的不成熟的想法,最终形成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共识和决定 。越 是在基层 ,民生改善的难题 、社会治理的难事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体现 的联系就越密切 ,越需要各方面共同商量来面对。协商治理 是生活在同一区域或社区里 的广大群众 ,就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涉及自己切身利益 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生态环境等问题,相关 的责任主体在一起磋商解决 的方法 。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 的最大公约数和同心圆 , 是基层协商治理 的关键 。充分保障群众对基层事务的知情权 、参与权、决策权 、监督权,让基层协商治理成为“群众说事、干部解题” 的互动平台,让人民群众成为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 ,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推进协商治理进一步向基层延伸 ,增强基层协商治理的影响力。
摘编自《学习时报》
【王黎萤 、高鲜鑫 、王宏伟:标准与知识产权协同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王黎萤、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高鲜鑫、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王宏伟等认为标准与知识产权是技术创新的桥梁和载体 。推动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协同创新,是我国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的关键抓手 ,也是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驱动力量 。科技自立自强 是党中央基于国内外市场新形势与科技发展规律作出 的重大部署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是我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 的过程中依据本国发展实际和科学技术演进规律主动求变 、科学应变的集中体现,是我国反思并调整以往科技建设逻辑与实践的产物 。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应多措并举。第一 ,科技自立是科技自强 的前提,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解决好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问题。第二,科技自强 是科技自立 的进一步跃升,是国家科技实力 的总体表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不断提升国家科技创新力和影响力 。第三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战略性谋划标准与知识产权协同创新 ,提升未来产业国际市场话语权。第四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部署国际和区域标准体系,通过市场选择与技术优势打破既有局面。第五 ,进一步完善标准与知识产权协同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的保障机制 。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光明网记者李彬整理)